西湖大道的历史并不久远,1999年建成通车,是连接杭州城站与西湖的主干道,全长约2.1公里。但在民国之前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,这条路由涌金门直街、柴木巷等小路组成,曲折复杂,远非今日笔直的模样。
若回溯至800年前的南宋,这些如今司空见惯的街巷,又曾是谁的宅邸?我翻阅了一些资料,让我们来理一理:
1、两座古城门之间的繁华
我现在站在西湖大道的西端。这里是涌金门,南宋时期叫丰豫门。西湖大道的东端,是南宋的崇新门,也就是后来的清泰门。
早在后唐清泰三年(936年),吴越国就在城门内开凿了涌金池,引西湖水入城。南宋时,这里的水路北通西湖,南接清湖河——清湖河以涌金池为界,一支向北沿今天的浣纱路流淌,一支向南沿劳动路延伸。
一条西湖大道,连接两座古城门,足见此地自古便是黄金地段!
2. 浙西安抚司与转运司
在西湖大道西端北侧,直紫城巷附近,南宋时期设有浙西路安抚司。西湖大道西端南侧,也就是索菲特大酒店一带,曾是南宋浙西转运司衙署。
这两个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单位:安抚司主管军政、民政和司法,转运司则负责财政税收。
宋代安抚司和转运司是路级行政机构,杭州在北宋属两浙路,南宋时分为浙东路和浙西路。南宋初年浙西安抚司驻镇江,绍兴五年(1135年)迁至临安府,直到端平三年(1236年)才在丰豫门北侧建立独立衙署。 转运司主要负责财政税收,并向朝廷汇报地方事务。北宋时两浙转运司设在凤凰山,孝宗淳熙年间迁至丰豫门内,元代改为都转运盐使司。
它们离西湖都很近,距离皇宫也不算远,办公环境可以说是相当舒适了。
3. 台官宅与太常寺
离开权力中心的安抚司,向东百米便是御史台官员的住宅区,今天的西湖大道南侧、劳动路以东的清波商厦一带,曾是南宋御史台官员的家属住宅区。
御史台官署则在河坊街。明代永乐年间,这里改建为杭州织造府,因大门漆成朱红色,这一带被称为“红门局”——至今仍是附近的路名。
再往东走,过了延安路,耀江广厦一带曾是南宋太常寺所在地。太常寺掌管礼乐,下设郊社署、太乐署、鼓吹署、教坊等机构。
4. 宁宗韩皇后宅
沿西湖大道向东走,右拐到“浣纱路南”公交站,附近有杭州浣纱香溢宾馆,泗水新邨。
这一带是宋宁宗韩皇后的宅邸。韩皇后出身名门,嫁给了小三岁的宋宁宗。宋宁宗天资稍逊,身体也不好,韩皇后为他生了三个小孩,全都夭折。
她虽然是权臣韩侂胄的侄孙女,然而没什么存在感,只活了36岁,是一位善良而又可怜的女性。
宋宁宗一生共有 9 个儿子1个女儿,但是没有一个长大成人:大儿子赵埈、二儿子赵坦…… 最小的儿子赵圻,出生才两个月就死了。个人认为,宋宁宗也是一个可怜人。
5. 福王府
走到涌金立交桥附近,东南方向的万科金色诚品楼盘一带,南宋时是福王赵与芮的王府。赵与芮是宋理宗的弟弟、宋度宗的生父。
这位王爷把很多房子租给百姓,却不好好维修,结果因为房屋漏雨被租客告到了临安知府那里。南宋灭亡后,他和全太后、恭帝一起被元军押往大都(今北京)。
6. 四皇后宅
西湖大道向东至佑圣观路,这里有一幢高楼——华顺大厦,
这一带在南宋时,是宋孝宗郭皇后和谢皇后的宅第。郭皇后是庄文太子和光宗的生母,早逝,没看到丈夫登基;谢皇后宫女出身,是孝宗第三位皇后,晚年以太皇太后身份主政。
佑圣观路往北过清泰街,丰乐公寓一带,南宋时叫丰乐坊,这里曾经是全皇后的宅第。
南宋灭亡后,全皇后和5岁的儿子恭帝,以及刚才说的福王,一同被元军押往北京,全皇后出家为尼,恭帝呢,后来成了佛学大师,53岁被元顺帝毒死。
佑圣观路附近,还有高宗生母韦太后的宅第,她在靖康之变时被金人掳走,直到1141年宋金议和后才得以南归,高宗亲自到临平迎接母亲。
总结:
关于南宋皇亲大臣显贵们的宅邸往事,大都发生在杭州老城区,有机会再写。今天主要是围绕着西湖大道展开,你看短短两千米,就已经是半部南宋史了。
只可惜杭州是一个古今叠压型城市,南宋的街衢宫阙虽已深埋地下,但得益于临安鼎盛的雕版印刷,那些《武林旧事》《梦粱录》里的文字,仍让我们得以触摸八百年前的烟火繁华。
所以,漫步今日的西湖大道,仍可遥想八百年前的临安繁华。
(图文首发公众号)
富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